高职学生培养教育对策探析――基于“主体”的视角

点击数:319 | 发布时间:2025-06-09 | 来源:www.cvrcoj.com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种类之一,与普通高等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学科基础宽广、博学多才的学科化教育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立足于专业入门知识的获得和职业基本素养的培育,培养适应社会进步需要,具备完善人格和自我进步潜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劳动型的职业人才[1]。在世界经济对全能型人才展开激烈争夺的今天,高职院校在培养集常识与技能于一身的职业人才层面占据了十分要紧的地位,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培养教育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渠道,是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要紧教育模式。

    1 培养教育的内涵

    长期以来,培养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讨论的要紧课题。对于培养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也给予了不一样的概念。有些学者觉得,所谓的“培养教育”,一般是指儿童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2]。有些学者则觉得培养教育可以理解它为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使人拥有存活和进步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3]。

    综合来看,培养教育应该指通过各种教育方法使自然人成为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常识素养、技能水平的拥有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品质的学会综合素质的社会人的过程。

    2 高职院校培养教育主体面临的问题剖析

    高职院校的培养教育是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习惯性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最后成为社会需要的拥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教育已初见效果,然而在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两个主体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培养教育的全方位推行和对高职学生的培养。

    2.1 高职学生在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培养教育的实行过程中,作为受教主体的高职学生是学校和教师进行培养教育的目的群体,同时也是体现培养教育实效性的唯一载体。然而在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培养教育的全方位铺开。

    2.1.1 认知与实践相脱节。高职学生在日常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是知行不统一。他们在认知上可以认可好的道德规范和管理准则,然而在行动上却不可以做到与规范和规范的统一,总是在现实面前呈现出缺少爱国精神、缺少责任感、欠缺实干精神甚至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现象。

    2.1.2 缺少自我约束性。现在高职院校已经迎来“九零后”的年代。年代的特点使这类“九零后”的高职学生从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中也没培养好的习惯。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自我约束性的缺少都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提出了不小的难点。

    2.1.3 规划意识淡薄。脱离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和高中的逼迫性爱文化方法,高职学生非常快融入并享受大学的自由时光。但没了爸爸妈妈的安排和学校的硬性升学规划,多数学存活在时间规划能力较差的问题,不可以准确地锁定大学的目的并根据目的拟定大学规划。规划意识淡薄使高职学生“过了今天不想明天”,制约了培养教育的持续性进程。

    2.2 辅导员在培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辅导员是与高职学过生日常学习、生活、课余活动联系最紧密的群体。作为施教主体之一,辅导员在培养学生形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饰演了极其要紧的角色。伴随年代的进步和学生群体特质的变化,辅导员在培养教育推行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 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伴随高等院校学生的扩招,对高校辅导员数目的需要也不断上升,这便带来了具备思想政治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人数上的缺口。辅导员需要的紧张使不少没学习过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人选。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上,没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们则面临着不少专业性的问题。同时,专业化程度的参差不齐也影响着高职学生培养教育推行的层次和水平。

    2.2.2 考核指标有待健全。不少辅导员把我们的工作评价为“良心活儿”。这句话充分说明辅导员的工作弹性很大,在职位描述上并不可以将辅导员应该完成的工作完全说明。没一个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常常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这种情况总是会干扰很多辅导员推行培养教育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3 基于主体视角的高职学生培养教育对策

    3.1 基于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对策

    3.1.1 拓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成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成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成一种命[4]。可见,实践对于大家,尤其是尚未踏入社会的高职学生来讲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的实践应该包含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实践和校企合作实践两部分。素质教育实践通过需要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提升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校企合作通过亲身进入企业的实践来训练高职学生将常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们对社会的贡献力、职业道德,提升了技术水平、实质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拓展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道德准则及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真的做到慎独修养,知行合一。

    3.1.2 打造严明的强化机制。面对当代学生常见存在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问题,要通过正反两个方向的强化来达到加大约束的目的。所谓正强化就是用道德规范来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反强化则是通过拟定严格的管理规范来进行硬性的规定,对违反规范的状况予以严厉的惩处,以达到使学生被动同意规范约束的目的。高职学生因为在初高中可能已经形成不好的的习惯,所以在控制其约束能力方面不只要用正强化,同时要辅以严格的反强化,最后使学生做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逐步达成自律的理想目的。 3.1.3 拟定适当的培养计划。不一样的年级具备不一样的时段特征,要依据年级的不同需要和目的拟定符合高职学生进步特征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形成规划意识、培养好习惯,完成梦想。大小学一年级是由高中刚刚步入大学的时段,要抓住入学军训的机会进行培养,使学生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形成规范的意识,为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则依据职业院校的特征为学生们设计考取资格证书或专升本等培养计划,使学生找到奋斗目的;毕业班的学生多数开始实习,要依据就业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和特征,为学生拟定分辨就业信息、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计划,使学生增强就业信心、找到理想职业。分时段的培养计划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分年级的奋斗目的,也为其尽快投入生活规划奠定基础。

    3.2 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培养教育对策

    3.2.1 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为辅导员提供理论培训的机会,并且尽量增加各高校辅导员经验交流的频率。加大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益于辅导员在培养教育过程中发挥施教主体用途,为高职学生培养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3.2.2 打造360度考核机制。为了打破辅导职员作内容弹性较大的局面、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实效,应该打造以领导、同事和学生为评价主体的360度全方位考核机制。通过每个层面考核指标的设立和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可以通过不同考核主体的多项评价结果体现出来,从而提升辅导员的在学生培养教育推行工作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学生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由被动同意到主动行动的过程,因此培养教育具备长期性和反复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从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入手,知道高职学生和辅导员在同意和实行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策排除学生身上存在的障碍,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